五一劳动节之际
《开讲啦》特别邀请到
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项目总工程师
李军堂
今晚,他将与我们分享
架设通往美好生活“幸福桥”的故事
讲述他眼中的工人智慧、工匠精神
致敬中国建设者
“钢铁巨龙”横跨长江两岸
打通我国最东段铁路动脉
2020年7月1日
一座主跨千米级的公铁大桥
近乎奇迹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就是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大桥连接江苏省苏州市和南通市
通向上海
打通了我国最东段铁路动脉
连接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
三个经济区
对整个区域的经济拉动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桥建设中的多项数据达到了世界第一
整座桥全长11公里
其中桥梁主跨1092米,主塔高330米
用钢量达48万吨
相当于12个“鸟巢”
……
作为沿海重要的铁路、公路过江通道
这座大桥跨越6公里的长江
彰显了我们国家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成就
不惧挑战创造纪录
工人智慧是最宝贵的财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大桥建设中
建设者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就是深水基础——巨大的钢沉井施工
如何建造庞大的钢沉井
并顺利将其运到滔滔长江中精准着床?
李军堂告诉我们
要给钢沉井24个井孔的12个孔打气
人为将沉井浮起来
在把它浮运到长江的过程中
减少阻力,降低对航道的影响
沉井着床过程中
处处可见工人智慧
李军堂说
需要将沉井上直径110mm粗的钢丝绳
和江中建好的锚碇系统对接
时间非常紧张
工人们对接第一个锁结
用了半个多小时
而后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
将锁结吊起来
利用自然重力,成90度进行对接
最快一个仅用1分钟
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
同时也避免了很大的风险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
遇到板结的细沙层
普通吸泥机
无法正常工作时
工人们自制简易冲击锤
凿开硬层,完成吸泥
使沉井顺利着床
在分享中
李军堂不由感慨
复杂的桥梁要靠
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大国工匠
坚持自主创新
重要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上
映入眼帘的一根根拉索
组成两个偌大的三角
牢牢地“抓”住桥面
大桥共安装432根斜拉索
这些斜拉索是世界抗拉强度最大的钢丝
其中,最长的一根576米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公铁两用桥
荷载重量远超单纯的公路桥或铁路桥
对斜拉索要求极高
需要钢厂、拉丝厂、缆索厂共同配合
开建初期
国内的工厂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世界上也仅有日韩的两家公司有这项技术
消息灵通的日方很快找上门推销
但经过考虑
团队决定还是要坚持自主研发
经过近3年攻关
终于成功生产出直径7毫米、
硬度追平世界最高水平的钢丝!
在《开讲啦》节目现场
李军堂与年轻人讲述了
自己对当代“打工人”及劳动的看法
还回忆起念念不忘的家乡小桥
“李军堂说,‘打工人’构成了社会的主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
在网络和科技发达的今天
有效的工作
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之一是思维转变
对劳动的认可
是一脉相承的
大桥建成通车背后
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他们以朴素美好的生活理想、
不惧风雨的奋斗精神、
不忘初心的奉献情怀
为我们点亮前行之路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证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1今晚十点半档
《开讲啦》
扫一扫,用手机看资讯!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话:0792-5232959周一至周五 8:00-17:30